農曆七月是平安月、阿飄月
也是龍眼豐收的季節
一般幼稚園我想大概頂多只能看看圖卡、照片
或是買串龍眼來跟孩子說:這就是龍眼吧∼
(更多我想連這個都不會說,因為好像沒啥好介紹的)
 
去年在QQ的學校裡
我們看到了一籮籮的「龍眼」正在享受的日光浴
正要做成龍眼乾
QQ看過龍眼乾
但不知道原來龍眼乾是怎樣製成的
 
2011-08-24_17-07-21_919
 
看著校園裡的龍眼乾聽著她們唱著龍眼乾的台語歌謠
文化就是這樣自然而然地發生
文化就是用孩子聽得懂得方式灌注
 
越來越多家長焦慮著孩子的國際觀
所以英語學習市場日漸龐大
英文=國際化嗎?
我想大多數人都會回答不是
那到底國際化是啥?
 
看過一篇文章他是這樣描述「國際化」的
「國際化絕不是放棄作自己,國際化是為了讓世界因為有獨特的你,
    而更多采豐富,獨特的創意是個人及企業能在國際舞台上領先別人的致勝點
    而這個致勝點必須墊基在自己的語言和文化傳統上」
 
 
上面的這段文字,你看到了什麼?
我看到了:「母語」的重要性
這裡所謂的母語不是只有指國語或是台語
應該更廣泛地來定義
孩子最常接觸、最常使用的通常應該就可以屬於母語之一
但最常接觸和最常使用不一定有對等關係
例如:時下的孩子常聽台語,但溝通多用國語
因此我個人認為母語不應只是單一語言!
 
任何一種語言的形成都有其歷史背景
用法也都有其規則
因此透過語言我們可以了解到相當程度的歷史文化
所以當我們對自己母語有所體認和瞭解時
對自己文化的認識也相對提昇不少
 
在家長汲汲營營於尋覓著優良英語師資時
又常擔心著孩子對本國語言理解度的低落
「母語」應該是一切學習的基礎
因此,當孩子在母語認知上有程度落差時
又怎會學好其他語言或學科呢?
 
另外,語言學習真的有所謂的「年齡、期限」嗎?
問問現在的你我,
有多少人敢大聲地說我很懂、很會我的母語
如果沒有
那麼我們應該可以假設語言的學習本就沒有所謂的年齡或期限限制
或許有所謂學習快速期
但過了這個階段
就會產生學習障礙或停滯嗎?
應該也不至於
 
所以我選擇讓孩子對語言產生興趣與好奇
以英文為例
我鼓勵孩子在街上看到外國人
可以主動打招呼
那個招呼語只有一個字∼Hi或Hello!
親切熱情的微笑和招呼
沒人會排斥的
隨後對方所說的語言
就讓媽咪爸比來翻譯
QQ小姐為了想要自己聽懂對方所說的語言
會要求學習
這樣的要求,通常會比逼迫來的更有力
 
快樂地學習不是指看課堂上老師賣力地演出
(我真的覺得現在老師授課有時候娛樂功能大於專業能力)
快樂地學習應該是那種延伸到課後都還是很想要瞭解
很想要運用的動力 
Untitled
 
回到家後,你的孩子是否還會跟你討論課堂上的一切
是否看到生活中的一點就會聯想到課堂所學呢?
如果有,那麼我相信孩子應該還挺快樂在學習這件事上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.H.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