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有多久沒真正拿起畫筆為自己塗一幅畫了?

很多人以為當媽媽之後,應該很常有機會接觸這東西

答案一定是~No!

孩子畫畫塗鴉第一條守則:大人不干預、不動手

所以哪輪到我們呢?

這學期,QQ學校開了完整的家長藝術課程

接下來如果媽媽我有努力地排除萬難上課的話

我應該會有濕水彩畫、毛線帽以及娃娃等作品~

首先登場就是孩子超愛的「蠟磚」

先談談「蠟磚」這東西

DSCF5643  

(這就是傳說中的蠟磚-華德福教育系統愛用)

在媽媽過往的年代裡只聽過「蠟筆」,

一直到小姐上學,才知道「蠟磚」這東西!

正正方方相當小巧的磚塊外型,

妹咪小姐第一次畫畫就把他拿起來啃一啃,

還好不礙事,來自德國的蠟磚,含高純度的蜜蠟,所以偶一為之也還好啦!

蠟磚沒有蠟筆的刺鼻味和屑屑感,

小時候不愛蠟筆因為總是在大力塗抹後,手上會留下痕跡和一些不好聞的味道

而那些蠟筆的屑屑也常影響原本乾淨的構圖,蠟磚卻沒有這些問題

老師說~有些嗅覺敏銳的孩子,還說蠟磚聞起來香香的,所以~啃上幾口是一定要的!

方正的外型對於不鼓勵太早握筆的學齡前孩子來說相當重要

因為方正,所以孩子需要用整隻小手包覆,

因為方正,所以下筆時,需要用上身體多數的力量(相當適合還不會拿捏力道的孩子),

因為方正,所以孩子可以體驗線條、大面、側面、銳角等至少四種不同角度的畫法,

所以比起蠟筆、色鉛筆、水彩筆等質地較硬的筆來說,更適合學齡前的孩子。

先來一張「像孩子一樣」的恣意塗鴉,

DSCF5635  

你以為很輕鬆嗎?當握上蠟磚學孩子用盡全身力氣奮力塗抹時,

你會發現,原來要將一張八開圖畫紙全部塗滿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,

這是模仿孩子初期塗鴉時的畫法,

原來「用力」、「發洩」是一件多麼需要力氣和意志力的事情啊!

如果可以的話,我會很建議爸爸媽媽拿起畫筆先試試看,模仿孩子的初期畫法

或許下次你就不會嘮叨著~都在亂畫...亂七八糟...

誰說畫畫一定要有主題,誰說畫畫一定要有章法?

在我家-畫畫的首要目的:培養孩子發洩情緒的一個媒介

所以不用討論孩子的畫作所代表的意義,因為那或許會帶給孩子困擾

就像你問我,我到底這幅在畫啥?我大概也只能裝可愛歪著頭告訴你~不知道!

作畫的過程應該是愉快的、應該是某種情緒的抒發、應該是不需要啥道理的....

下回當你的孩子用力作畫時,你只要抱著「打從心底」的激賞,

激賞他的愉快、激賞他開始建立發洩情緒的管道、激賞他有時從亂畫中告訴你的故事

激賞他那麼有意志力(相信我,畫滿整張畫紙真的沒那麼簡單)

所以~我這一次也亂欣賞我自己的~哈!

接下來,試著用「短筆觸」構圖,不畫框、不彩色,就一撇一撇勾勒出你要的圖像

DSCF5638  

腦筋一片空白的我,只好隨便畫幾個小物,一樣不簡單呢!

因為受到污染嚴重的大人們,總覺得畫畫一定要像個什麼

所以不知不覺還是會先從邊框畫起,然後依序往內推

這或許也是我們常教小孩的畫法、作法之一,但不見得適合或符合孩子的發展

最常見的情況發生在教孩子拼圖這件事上,

你怎樣看待或教導孩子拼圖呢?我想多數都是這樣說~先把「邊邊」找出來

先不說孩子懂不懂「邊邊」(多數不懂),先問問我們自己~為何一定要先找邊邊?

拼圖的意義何在?培養孩子的拼圖速度嗎?我想答案一定不是這個

既然不是,那麼為何一定要從邊邊開始?

我們家一向認為:孩子需要從不同角度看事情,

對小小孩來說,不同角度,還真抽象!就從拼圖開始吧!因為手上的紙片需要不停地轉動,

才能找到適合的角度,這也是無形中培養孩子任何事情不是只有一個角度,

換個方向,會有紙片應該有的位置的!

扯遠了,回到塗鴉這件事吧!

接下來這張畫更奇妙了

老師說~隨意挑一個顏色輕輕地畫滿整張紙,一定要輕輕地,最好幾乎看不到痕跡

然後一層一層地疊上去(你也可以選擇不同顏色堆疊),

然後觀察你的畫作裡面是否有一個區塊你特別有感觸,特別深、特別淺?

如果有,那就再仔細看看那像什麼?可以畫成什麼?

如果都沒有,那就繼續堆疊顏色,直到你找到有感觸的地方,

就這樣,媽媽我花了好多時間堆疊顏色還是沒靈感

但靈光總是這樣乍現的...

原本畫紙橫放的我,停下筆,看了看,為何不把畫紙直立看看呢?!

這麼一直立,發現了我有一個小角落好像可以發光ㄟ~

DSCF5640  

所以你覺得我這張畫像什麼呢?

(留給大家發揮想像力)

這張畫帶給我的感受是接續短筆觸的感覺,但更具體地提醒自己體察「角度」這件事

或許畫畫不應該放太多理性討論在裡面,

但這堂課我確實再次學習到「角度」的重要,也更能體會孩子作畫的心情!

似乎也慢慢體察到作畫的魅力,

似乎瞭解為何很多銀髮族開心參與畫畫這件事,

嗯嗯~我好像開始在尋找數年後的年老興趣囉!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.H.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